實驗室做風險評估的18個要點
?
對實驗室安全進行風險評估,及時發(fā)現(xiàn)安全隱患,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盡量避免發(fā)生實驗室安全事故。
實驗室應進行風險評估,需要按照下列內容進行評估:
1)化學、物理、生物等風險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與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相關實驗數(shù)據(jù)、過往資料、預防和治療方案等;
2)與實驗室本身或相關實驗室已發(fā)生的事故分析;借鑒過往和其他實驗室的案例;
3)實驗室常規(guī)活動和非常規(guī)活動過程中的風險,包括所有進入工作場所的人員和可能涉及的人員(如:合同方人員)的活動;實驗室的活動,例如檢測活動,采購,清洗器皿等都可能會有一定的風險,和這些活動相關的人員都要納入風險評估的范圍;
4)設施、設備等相關的風險;實驗室的儀器設備的風險需要評估,包括設備本身的風險,和可能造成的風險;
5)適用時,實驗動物相關的風險;某些實驗室會涉及到實驗動物;
6)人員相關的風險;比如人員的身體狀況、能力、可能影響工作的壓力等;
7)意外事件、事故帶來的風險;
8)被誤用和惡意使用的風險;
9)風險的范圍、性質和時限性,識別風險的范圍,性質和時限,有助于更好控制風險;集中主要力量對應風險。
10)危險發(fā)生的概率評估;
11)可能產生的危害及后果分析;
12)確定可接受的風險;
13)消除、減少或控制風險的管理措施和技術措施,及采取措施后殘余風險或新帶來風險的評估;
14)運行經(jīng)驗和所采取的風險控制措施的適應程度評估;
15)應急措施及預期效果評估;
16)為確定設施設備要求、識別培訓需求、開展運行控制提供的輸入信息;
17)降低風險和控制危害所需資料、資源(包括外部資源)的評估;
18)對風險、需求、資源、可行性、適用性等的綜合評估。
在以下情況,要重新進行風險評估
采用新設備、材料、方法、人員、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或者改變實驗室結構功能時包括物質存儲或使用的實驗室分區(qū)執(zhí)行的任務發(fā)生改變之前變更檢驗工作流程發(fā)生安全事故或事件后風險控制措施
在控制風險時,按有效順序選擇可以獲得的最有效的控制措施,順序如下:消除來自實驗室的危險源采用替代物或者替代方法來減少風險隔離危險源來控制風險應用工程控制抑制或者減少接觸。如局部排風通風采用安全工作行為最小化接觸,包括改變工作方法采用其他有效控制危險源的方法不可行時,使用合適的個體防護裝備如果以上措施無法降低風險到可以接受的水平,需要停止工作。
來源:網(wǎng)絡
編輯整理:德斯特cGMP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公眾號所有文章除標明原創(chuàng)外,均來自網(wǎng)絡。登載本文的目的為傳播行業(yè)信息,內容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德斯特刪除。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本公眾號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德斯特(深圳)咨詢服務有限公司cGMP團隊一直致力于國際GMP認證咨詢;針對美國GMP認證, EU-GMP認證, PIC/S認證, WHO認證以及中國GMP認證,可為客戶提供完整的GMP認證解決方案;同時,在產品注冊和產品技術轉移,以及新建項目的設計、驗證服務可提供專業(yè)的咨詢服務。